
智能机械系依托学校石油石化特色及“立足石油、依托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能够综合应用机械、电子、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的高素质研究型专业技术人才。
智能机械系共有教职工19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名、省部级人才3人。目前已有多个科研与教学平台,包含国家级工程中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西安市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智能机械系承担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任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智能机械系以特色二级学科方向“石油石化设备完整性评价及控制”为科研主体,形成油气井完整性评价、智能油气装备、油气田作业机器人等行业特色的科研团队与方向。在持续近30年科研团队发展中,依据国家与地方重大发展需求,针对高温高压井和致密储层、火山岩复杂岩性储层、水平分段压裂井等高难度复杂井的试油与完井的工程需求,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及50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的支持下,智能机械系教师持续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并服务与油田现场。不断发展并完善了高难度复杂井试油与完井油套管柱安全评价与控制技术、智能油气作业与检测装备等石油石化设备完整性评价及控制技术。研究成果被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581-2012高温高压油气井测试工艺技术规程》《SY/T5710-2016地层测试工具性能检验技术规程》和中国石油《高温高压及高含硫井完整性指南》《高温高压及高含硫井完整性设计准则》《高温高压及高含硫井完整性管理规范》等企业规范,促进了试油与完井技术的进步。
近5年智能机械系教职工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重点勘探工程项目及企业合作科研项目1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8篇、中文核心95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件。智能机械系教职工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近五年做学术报告69人次。在国家级学会/协会中担任委员/理事等12人次,在机械工程、石油工程的学术领域与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服务社会方面,智能机械系教职工积极开展成果转化,近五年转化专利18项,助力陕西航天泵阀公司、陕西中立检测公司、宝鸡赛孚石油机械公司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协助宝鸡石油钢管公司成功研发高钢级套管和连续油管,填补国内空白;协助宝鸡石油机械公司研发12000米自动化钻机,被评为“2023年十大国之重器”;用该钻机承钻的深地塔科1井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23年十大科技进展”。
机械工程学院智能机械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教育家精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团队建设全过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